注册

陕历博现场展示古代书画修复 获游客留言点赞


来源:西安晚报

原标题:陕历博现场展示古代书画修复 获游客留言点赞在观众的视线里修文物是什么感受?“有种被注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月24日,陕历博文物修复科年轻的书画修复师张蜓还不太习惯被注

原标题:陕历博现场展示古代书画修复 获游客留言点赞

在观众的视线里修文物是什么感受?“有种被注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月24日,陕历博文物修复科年轻的书画修复师张蜓还不太习惯被注视,但观众的热情为她和同事们的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

书画修复全过程一览无余

今年春节长假陕历博新开放了文物修复展示室,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探秘文物修复的机会。24日上午11时许,在位于陕历博西地下130平方米的修复室外,全透明玻璃墙外围着观看书画修复的游客,如果想看文物修复过程中更具体、细微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室外的大屏幕观察。

红色修复台前,修复师们正在做一批保存情况较差的清代书画病害调查,这些书画并不是陕历博的藏品而是帮扶地方的修复项目。通过修复室外的显示屏,记者看到红色修复台上展开了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古画,画面上有霉斑、污渍、颜料返铅、纸张老化等问题。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这幅画的病害问题,修复师正在用色差计监测修复前的画面色差,以便于与修复后的数据做对比。

张蜓介绍,这个过程中修复师会挑选多处特征部位进行不间断测试、记录档案,这样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修复对画面颜色的影响有多大。调查后还会进行监测分析、在颜色的处理上则会用具体的试剂进行修复。随后还要做耐水实验、起翘和碎裂的地方也需要进行细致的粘贴。等画芯部位全处理完后,才会考虑是否进行揭裱。一般情况,如果原裱材料较完整,书画修复秉承能不揭裱就不揭裱的理念。但张蜓也表示,书画保护其实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很多古书画之所以能保存到现在,就是因为历朝历代都对其进行过装裱,这也是一种保护手段。

修复之后古画将重新恢复健康

张蜓说,书画修复分小修和大修,小修是不揭裱修复,只修复画芯部分。大修就需要重新揭裱,将画卷的卷轴拆掉,装裱部分揭掉,画芯部分重新上墙绷平。

陕历博文物修复展示室对外开放后,修复的第一件书画是清慈禧太后御笔“岁岁平安”的朱砂拓片。如今这幅拓片就挂在修复展示室北墙上,起初拓片的病害主要是水渍、污渍,朱拓上的红色出现了掉色以及装裱残损严重等。在修复过程中,修复师们用专用试剂对这幅拓片进行了清理和固色,等正月十五画芯绷平程序结束后,会选择一个干燥的天气让其下墙,重新进行装裱。

“目前装裱材料是用老裱还是新裱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老裱的材料是纸,保护状况并不乐观,如果最后不利于画芯保护,我们可能会考虑用传统工艺的绫裱对其进行重新装裱。”张蜓说。中国宣纸自古就有“纸寿千年”的说法,传统工艺的“绫裱”则是保存时间较长的一种装裱方式,鉴于这幅朱拓的珍贵性,最后修复师们会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保护方法。通过书画修复师的诊治,这些有病害、破损的古书画将会重新恢复健康。

为观众带来参与感 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修复展示室外的留言墙上,贴了很多留言帖。字里行间看得出来大家很喜欢这个非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线。有游客留言,“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我心目当中文物修复是一件神秘的事,它以透明的方式向大家展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人写着:“穿白大褂的不一定是医生,也可能是陕历博的文物修复师!”“看到了工作人员的认真,文物修复是个精细活,极考验耐心。有了你们,很多破损的文物、珍宝就能重新绽放出光彩,为你们点赞!”

从大年三十开始,有很多观众通过修复室外的互动系统与里面的修复师进行了对话。张蜓说:“大家问的大多都是正在修的书画是什么朝代的,有什么病害等浅显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种展示形式,将来观众也可以对修复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介绍,之所以开放文物修复展示室是希望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知道文物到底怎么样保护。这个展线虽然是文物保护的冰山一角,但却实实在在为观众带来了全程参与感,让文物活了起来。

首席记者 张佳

[责任编辑:李欢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